海长安倒是觉得,就算新宅子买下来了,海礁也可以在旗手卫的营地里住些时日,混个脸熟。他们海家在京城没什么根基人脉,海长安授官后又不方便去拜访陶阁老以及吴门故生们,若是海礁能多认识些禁军的家属子弟,日后考完武会试,授官时也能得些照应。
就在叔侄俩为此争论的时候,常家再次来人了。这回来的倒是海长安生父常庚星的亲兄弟,也就是海长安的亲叔叔,态度也和气许多,还会拉着侄儿的手哭兄长命苦,骨肉分离。然而当年常庚星被家族牺牲时,血亲们都不曾为他说过好话,还劝他服从家主之命;常庚星病重想要将儿子送回家族时,血亲们也都袖手旁观,以至于他只能将儿子托付给外姓友人;海长安从边城回到长安,亲友们都知道的,也不是没人往京中传信,可常家却完全没有伸出援手的意思,反倒托人带话,叫他别妄想能回归本家。
海长安对这些往事记忆犹新,叔叔愿意和气说话,他便也和气应对,可回常家是万万不能的,他也没打算让儿子认祖归宗。叔叔若执意要劝,就不能怪他忤逆长辈了。
他亲生父母的遗骨还埋在长安呢,在他入职旗手卫之前,常家何曾有一个人问过他父子的死活?叔叔哭着劝他回家祭拜祖父时,也不提给他父母迁坟。可见常家人并不是后悔当年错待了他的父亲,不过是见他如今有了官职,还在御前当差,看起来比常家其他子弟都更有前途,才会说起亲情罢了。
可若他真的回了常家,只怕皇帝就要不高兴了吧?海长安从小看惯他人脸色,岂会察觉不到皇帝对常家、对纪王亲眷的真正态度?好不容易才有了光明的前程,他才不会为了几个势利的所谓亲人,便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给葬送了!
常家叔叔见他油盐不进,倒不象嫡支的仆人那般颐指气使,依然和气如初,还唉声叹气地说自家处境也不大好,老爷子当年听说长子壮年而亡,埋骨他乡,也伤心病倒了,没几年便跟着去了,而家里其他人多年来一直看嫡支脸色,更是过得艰难。侄儿不回去也不是坏事,在外头有了好前程,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。至于家里人如今受的罪,只当是为当年牺牲兄长而得的报应了。
常家叔叔说得如此可怜,一般人可能早就心软了。然而海长安见识过边城战乱,打过胡匪马贼,经历过人情冷暖,才没有那么容易忘却前怨呢。他维持着礼数,客客气气把人送出了门,过后有新认识的同僚来找他“打听”来人身份时,毫无遮掩地说了实话,也明言自己无意认亲。
海长安不知道这些同僚是否奉命前来探自己的口风,反正事后皇帝没有生气,还接连赏了他和几个同守一处宫门的禁军将士,甚至抽调他参加过一次大朝会的执勤。海长安猜想,皇帝对他待常家人的态度,应该是满意的。
海棠读信读到这里,马氏便忍不住叫好:“就该这样才对!自个儿的前程才是最要紧的。常家人惹了皇上厌烦,傻子才会与他家亲近哩!他家要是有自知之明,就该自个儿想法子向皇上谢罪,拉着旁人一块儿跳坑,不是蠢就是坏,理他们作甚?!”
dengbidmxsyifan</p>
shuyueepzxsguan</p>
xs007zhuikeread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