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话说得好,叫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
奥斯曼的中东毛子们就很奇怪,大明这个国家真尼玛是神奇得很。
自己拉出二十万的军队,那都是抽调了帝国境内的骑兵、贵族和奴隶齐上阵才勉强拉出来。
可他们倒好,上回崇祯那厮御驾亲征,海陆大军来了四五十万,这次一言不合,从巴尔干半岛登陆的又有三十来万。
这是闹哪样?
此时此刻,波拉斯总算体会到了为啥法兰西、荷兰、不列颠那些对奥斯曼来说都算是棘手的敌人,到了大明帝国那儿,几乎都是随手摆平。
就周围突然出现的这些明军,你根本想象不到什么时候会有尽头。
在战场上,对方根本看不见结尾的军队把你包围起来,再加上坎地亚城的威尼斯守军还在顽抗,这仗就很难打了。
崇祯对此也只能摊摊手,大明这边没别的优点,就是人多,而且统一之后,那发展力蹭蹭往上涨,自己都看不懂。
调动这三十万人出来费力了吗,崇祯可以这么说,远征这批人,基本没怎么动用主力。
全国各地的戍卫军和新军到京师凑一凑,再让一批禁军当尖刀,配上那些久经阵战的老将和初出茅庐的新锐,这就成了。
说白了,崇祯调动三十万大军只需要一个嘴皮子,而且随时还可以再调三十万出来,也不会有多费劲。
奥斯曼呢,这货学大明,在那搞多线战斗,但是你撑得住么?
默罕默德四世可能以为自己很惨了,但崇祯大帝告诉你,这算个屁,把你放到朕那个位置上,你活不到十天。
想当年崇祯刚穿越过来那会,形势不比默罕默德四世现在危急多了?
且不提关外虎视眈眈的蛮清和百万大军挥师北上的顺军等无数敌人,就是住着的宫里边儿也不不知道有多少想让崇祯死的人。
刚露出点抄家拿钱的心思,那帮东林渣渣就把梃击案原样又来了一遍。
那次是崇祯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,自那以后,就算遛弯,也要带着明里暗里一大票的保镖。
没办法,朕怕死。
相比当年的大明,现在奥斯曼简直是太舒服了,当然,趁你病要你命的态度还是要有的。
崇祯之所以打哪哪儿服,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对方都没有整合起来力量。
比如法兰西,那会儿人家国内还在闹起义,路易十四是个摆设,就连政府都分成好几拨。
还有不列颠,明军登陆杀到伦敦的时候,国内贵族还在为君主立宪制的诞生而争论不休。
甚至打莫卧儿崇祯还是比较保守,用先成为朋友获取信任,然后趁着内乱插上一脚的法子。
具体来说,崇祯的扩张除了强大武力以外,多多少少又含着一些巧合,巧合在哪儿,巧合在这帮渣渣刚好都在混乱时期,大明又刚好统一。
不过后世和现在的人都不会看过程,崇祯大帝中兴大明,扩张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的这个结果就很让人满意。
小日本就别提了,灭了这帮连渣渣都算不上的废物,还需要等内乱?
首先发现不对劲的,是外围德里轻骑兵的指挥官科丁卡萨。
德里轻骑兵是音译出来的,在古土耳其语中“德里”是不要命的意思。
这些轻骑兵没有个统一的称呼,广泛而杂多,自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,就一直都在克里米亚、格鲁吉亚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