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李宽以小人之心度魏征家人的孝心,委实是他在一部分哭声之中没有听到伤心之意,似乎更像似做戏,做戏给李世民看,给朝堂百官看。
看着憔悴的魏叔玉,李宽张了张,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,最终只能化为长长的一声叹息。
他去年才经历过,知道那种心情,所谓的节哀顺变,对于亲生经历这种悲痛的人来说,或许不是一种安慰的语言,反倒是一种伤害。
魏征是个正直的人,李宽这前半生虽在长安城待得时间不长,但接触过的人也不少,要说有比魏征正直的,在他心里没有。
太正直的人朋友总归是不会太多的,就说如今这朝堂上的重臣,前来送别魏征的官员真没有多少人喜欢魏征,就连李宽也不太喜欢魏征。
一个正直的人在身边,总是能让自己感到羞愧。
再说,魏征这些年参过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,心中或多或少都对魏征有些不满,魏征似乎也不懂人情交往,你不理我,我便不理你,以至于许多官员或许对魏征还有恨意。
只不过陛下来了,朝堂其他官员也来了,他们也就来了。
但人死如灯灭,心中不管是忧伤的还是带着恨意的人都恭恭敬敬的长行了一礼。
魏征让人喜欢不起来,但魏征的作为却令人所敬重,看看魏府之外,朱雀大街之上的百姓,其实也就足以说明了。
魏征不是一个被世俗说接受的人,或者他不接受世俗,一生的心血只是给了大唐。
魏征的离世或许会让朝堂清净和祥和许多,再也没有人指着李世民骂昏君,也没有人在朝堂上直言不讳的参奏大臣,这似乎是个好消息,但是却令李世民与老臣们越发怀念魏征。
李世民没有走,在灵堂待了一整夜,也没说话,品阶不够的官员们便在屋外站了一整夜,屋外的官员没人知道李世民在干什么和想什么,大部分人只觉得魏征走了荣耀,却未曾想过大唐少了一位栋梁。
清晨的秋雾笼罩着整个魏府,不少官员打起了哆嗦,看不清灵堂里的情况,但瞬间便提起了精神,因为连福出门说陛下因魏相废朝五天日,百官恭送。
这个礼节有些太大了,但是等到魏征下葬时,百官却觉得有些寒酸。
真的很寒酸,凡是稍微有钱的人家都不会如此。
一位为国鞠躬尽瘁的重臣,死后的棺木竟只是朴实无华的寻常棺木,没有所谓的开路道士,也没有念经的和尚,只有魏征的老妻裴氏和儿子魏叔玉将魏徵灵柩装在小车,带领一家老老小小出门下葬,犹如最穷苦的人家安葬亲人。
唯一不同的,或许便是李世民领着大小官员亲自送葬了。
长安城中百姓恸哭,自愿跟随其后,李世民与官员老泪纵横,魏征的这一走,仅以送葬的规模来说却毫不逊色与李渊去世。
李宽没去送葬,只是在桃源村喝了好些酒,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,似乎守孝的规矩全给忘了,也忘了今天是魏征下葬的日子。
不过,仔细一瞧,却能瞧见饭桌上有两只杯子,倒满了酒水,一杯是李渊的,一杯是魏征的,他觉得在今日喝酒,或许李渊与魏征都应该也是高兴的。
“夫君,你真不去吗,朝中所有王公大臣都去了。”苏媚儿抱着儿子问道,似乎儿子更让苏媚儿喜欢一些。
李宽摇摇头,望着屋外的秋风拂过,枯黄的落叶犹如蝴蝶在翩翩飞舞,不知过了多久,才叹息道:“又是一年秋了,又有一人走了,老臣们老了,或许明年的秋天又会有人走了。”
苏媚儿叹了口气,当时李宽走得急,等到她得知消息再去时已经是第二天了,正好遇见官员从魏府离去,有些惊讶魏征的人脉,始终觉得自己夫君连送葬都不去有些不合适。
傍晚时分,李世民来了。
来得不仅是李世民,还有李承乾、李泰和李治,看着桌上没有动过分毫的美味佳肴,李世民叹了口气,没说话。
李泰和李承乾皱了皱眉,觉有些不合适,但也没多说什么。
李治倒是不客气的提了一句,“二皇兄,你此举是否有些不合适?”
酒醉半酣的李宽没理会李治,也没有起身行礼的意思,叫仆从拿了几个杯子来,亲自将酒倒上,请李世民等人坐下。
李世民比三个儿子看得开,自顾自的坐下,自顾自的喝着酒。
“父皇对魏家有何安排?”这是李宽快大半年来第一次与李世民说话,就是前几日在魏征府上时,李宽也没跟李世民说上一句。
“你有何安排?”
“魏叔玉去陕州。”
李世民点点头:“魏家其余三子可有安排?”
“没了,父皇看着安排吧。”
李世民有些失望,估计这儿子参与到朝堂上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父子两人的对话其实没什么,自从李宽接受李世民安排之后,李宽与李世民之间的对话大抵便是这样了,但是却令李泰有点伤心,令李治心中燃起了一团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