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绍拿出来的后世名言,让李渊察觉到了他在军事一道上的才能。
存人失地和存地失人的道理,在古往今来,都是兵法大家的争议问题,有的人计较一城一人之得失。
而有的人却注重将士的多少,而不会去想着手中城池的多少。
其实,这几句话,还对应了一句名言,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柴绍拿出来的铁炉子,是为了能够让那些流民能够挨过这个冬季,同时也建议李渊能够多收流民。
其实柴绍的这些话里面,已经隐隐地看出来,他想要支持李家,同时也让李家早做准备。
虽然有一些大逆不道,有谋反之心,但是李渊也是一个清楚形势的人。
皇帝杨广随时都有可能是要倒台的人,到时候就是诸侯纷争,谁手中人多将广,谁就有可能坐上那个宝座。
只不过,现在杨广还在,他的余热并没有完全消散,现在谋反就和那些义军一样,最终别群起而攻之。
李渊叫来了李二公子,然后把这封信给了李二公子,在李二公子看完了信之后,直接扔到了火盆里面烧了,只留下柴绍所给的铁炉子图纸。
“姐夫好心,我们自然不能辜负,流民和铁炉子的事情,我们联合其他几家,一起来做。”
李二公子的意思也很简单,那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,有事情了大家一起扛,流民那么多,单单只是靠着李家的一点儿财力,是不可能有很多作用的。
在这个时代,一旦有地方开始大肆收留流民,到时候就会让天下很多的流民蜂拥而至。
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,关中各地开始出现了一种比较特别的炉子,不仅仅能够取暖,还能够在上面做饭。
关键是这种炉子比那些专业的建造土灶的工匠还要专业,这种铁炉子非常的省柴火,而且一旦烧红了,火非常的大。
不过,对于这个冬天来说,这样的铁炉子简直就是取暖神器,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的方便,更加的舒适,更加的暖和了。
当然,这些都是对于那些有钱人,有权人的人来说,他们有房间,有住所,关上门,就能够慢慢地让房间变得暖和。
而那些没有钱财,流离失所的人来说,连个房间都没有,更别说铁炉子了。
幸好,晋阳有人愿意收留他们,关中的一些世家也开始开放粮仓,收留流民。
柴绍也没有想到,古代的冬季会这么的冷,他前世虽然不是北方人,但是也靠近北方了,也知道冬天的冷。
只不过,柴绍觉得这个时代的冬季更冷。
因为现在的建筑并不是混凝土建筑,还能够防寒,不会像现在这么冷,还有保暖服,羽绒服,棉服,棉被,保暖被等等。
“夫君,这是妾身用上一次二弟送来的大虫毛皮,制造的毛衣,你穿着试一试,应该可以保暖了。”
李三娘已经习惯了寒冷的冬季,所以不会觉得太冷,见到柴绍这么的冷,整天就待在有着铁炉子的房间里面,不敢出去。
心中也有一些疑惑,按理说,柴绍的体质比她还要好,再加上,柴绍也是常年生活在长安或者是洛阳这样的北方,不至于会冷成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