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毫不客气地说,绝大部分父辈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,已经完全不足以给考生们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见了;”
“我们现在的高校,有12个学科门类,92个学科专类,506种专业;”
“语言学、哲学、数学、法学、历史学的主要区别,父辈们还能知道个大概;”
“但是,落实到具体专业上,别说考生了,绝大部分的父辈们看了只会一脸懵逼;”
“比如,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选法学,可是法学门类下有政治学、社会学、民族学,父辈们知道每一门专业以后的具体岗位应用么?”
“再比如,目前社会上很火的经济学,可是经济学又分理论和应用两大分类,往往是需要跟历史、哲学、心理学、甚至物理等某些理工类专业交叉学科深入学习,才能真正学以致用;”
“那些连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区在哪里都不知道,营销学和广告学的差别在哪里也说不清的父母们,给出来的具有半强迫性的建议,真的靠谱么?”
“这种情况,导致考生们进了高校后,至少有一半以上学生,都会发现,其实自己对当初所选的专业并不喜欢,甚至学不下去,”
“但是,即便到了现在,高校里调剂专业学生的比例也不到10;”
“那么问题来了,剩下的40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何去何从?”
“是像受刑一样硬着头皮继续学下去?”
“还是彻底自暴自弃,把大学四年变成挥洒荷尔蒙的专属场地?”
“没有足够的兴趣,是无法潜入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!”
“这就是目前我国的高校生毕业后很难一下子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,而许多用人单位也对大学生并不满意的重要原因;”
“说白了,就是因为知识深度不够,造成的岗位适用性不强的后果。”
“也是目前社会上【读书无用论】出现的重要原因!”
说到这里,蓝烟抿了抿嘴,脸上收敛了一下已经有些外放的讥诮,继续说道:
“所以,在这一块,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西方的私立学校,”
“在西方的私立学校里,学生们一旦上了高中,就要开始定向培训了,”
“老师先会根据学生们的测评,大致分为文理两个班,”
“然后花上整整一年的时间,在教授基础课程的时候,向学生们讲解每个专业或者知识点未来的具体应用;”
“比如,他们在讲述物理知识点的时候,会告诉学生,这些东西未来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或者是生态环境专业里;”
“在讲述历史和自然生物知识的时候,会告诉学生,这些东西可以衍生到社会行为学或者工业心理学专业,并且是深化这一类专业认知的必须知识;”
“这样子下来,学生们就会很容易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点未来适合什么样的专业,”
“有了最基础的兴趣方向,在未来两年的学习过程中,西方私利高校就会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点,重新分班,教授专业性极强的学科,为他们以后报考高校做准备;”